我的手机setup 2024
新年新气象,想尝试2025多更新一下博客,更频繁地采样生活。第一篇是我很久以来就想写的一个主题:我的手机里有什么app,以及它们是怎么排列的。
我觉得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来讲,手机都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了。所以通过写这个主题,完全可以一窥我现在的生活状态。
我现在使用的依旧是iphone 12 mini,小巧轻便,有时候放在裤兜里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,拿在手里也轻松自如。但是自从更新了ios 18之后它就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卡。如果即将发布的iphone SE4够小够轻,我就要换手机了。所以现在写这篇可能也算是提前道别?
总之首先来到app library这一页,因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我最常使用哪些app。 Whatsapp最多,即时通信。 小红书第二,Instagram第三,这两个都是一刷起来就会停不下来,所以我经常用一段时间之后删掉,等毒瘾发作再下回来。 而且刚下回来之后它们会被折叠在文件夹里,打开至少就需要点两次,这样就会明显降低使用频次。但是耐不住人性的丑陋,它们的排名会不断上升,最终就会像现在这样排名前三变成大图标,直接点一次就能打开。 接着某个时刻我又会幡然醒悟,把它们删掉,重新开始这个循环。
右边entertainment里的b站和youtube也是如此。加上instagram,这三个app是我刷短视频的地方。我目前没有用过抖音和tiktok。
顺带一提,2024我养成的最好的一个习惯就是晚上把手机留在客厅充电,这样有效避免了我在睡前刷短视频。
回到social,接下来是微博、微信。再然后就很随机,我现在使用的社交网络如下。
右边的entertainment里,我用小宇宙听中文播客,之前用spotify听歌,最近刚换成apple music。
下面的news和finance,最常用的只有各自排名第一的reddit和Robinhood。一般都是上班的时候在电梯或者厕所里刷一下。
回到主界面,我一共有两屏:一屏工作/工具,另一屏生活。工作的这屏长这样:
一般手机会默认把电话和短信放在dock栏,但是我用得很少。目前dock栏里放的也对应我使用手机的三大需求:搜索、听歌、快速记录。是的我用推特快速记录,因为它不仅支持全平台,而且可以轻松下载所有发过的推文到本地。当然如果有软件能实现相同的功能,我绝对第一时间替换,因为我极其讨厌马斯克。
即使是iphone 12 mini,我单手使用的时候也不能方便地点击屏幕的最上方,所以就放了一个很大的google translate,这也是我使用手机的一个主要需求。
下面的应用没什么好说的。chime是我司内部的即时通讯软件,忝列其中成为手机里我最讨厌的应用。Footprint是一个在后台记录你行动足迹的应用,其实没必要放在主屏,但是我的确时不时就打开看看,比如这是我2024年全年在南湾的足迹:
来到第二屏生活页,同样是为了在右手单手操作的时候能够快速触达屏幕上方和左边,放了四个大的widget:搜索、健康、拍照、提醒。 剩下的空间放了一些在app library里被隐藏在文件夹里、但是我又的确常用的软件。
介绍一下里面比较少有人用的几个: 猫饭和Mammoth分别是饭否和Mastodon的第三方客户端,这是我近十年主要使用的两个社交平台。Hark是播客应用,除了一般的订阅功能之外,主打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摘取不同播客片段组成的Harklist。Libby是一个用公共图书馆借阅卡免费借电子书和有声书的平台。Substack是一个newsletter平台。
最后是锁屏页面。壁纸是22年夏天我在优胜美地拍的Half dome。放的四个小widget分别是天气、电量、翻译和拍照。下面依旧是默认的手电筒和相机,因为我的确很常用这两个功能,尤其是做实验的时候经常需要打光看细节以及拍照。 不过从锁屏页面直接进应用也是目前我手机最容易卡顿的操作,如果还同时连着car play那就简直是灾难。
以上就是2025年初我的手机setup。
最开始说到通过手机能一窥我的生活,所以我就把上面写的介绍喂给chatgpt了,以下是摘取它的回答:
-
注重效率且规划性强: 你将手机应用分为「工作」和「生活」两屏,合理优化了使用体验,甚至连单手操作的便捷性都考虑在内。这表明你的生活节奏很清晰,注重工作和生活的界限,同时追求高效的管理方式。
-
生活和工作的平衡: 虽然你在工作上可能有一定压力(如对Chime的厌恶),但你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给自己喜欢的事物,比如听播客、看视频、记录足迹等。这显示你并非完全被工作支配,懂得平衡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现实责任。
-
你选择的小众社交平台可能让你避免了喧嚣,但也可能让你难以融入更广泛的社交圈。如果你本身是个独立性强的人,这或许是你的选择,但如果有时感到孤单,或许可以多与身边的朋友建立更多联系。
-
你对新事物有探索的兴趣,但探索可能还是偏向于知识性或工具性的领域。也许可以尝试更感性、更随机的生活体验,比如参加一些线下活动、学习新的艺术形式等。
new year resolution美美get